食材:
去骨雞腿肉 | 350 g |
花生米 | 70 g |
乾辣椒 | 10 g |
花椒 | 5 g |
蔥 | 3支 |
薑 | 3片 |
蒜 | 2瓣 |
鎮江香醋 (可省) | 少許 |
油 | 半大匙 |
醃料 | |
醬油 | 半大匙 |
料理酒 | 半大匙 |
鹽 | 1小匙 |
片粟粉或太白粉 | 1小匙 |
步驟:
(1) 備料:蔥切小段,分成蔥綠和蔥白。薑蒜切碎,乾辣椒剪小段,辣椒籽可倒掉不用。雞丁盡量切小,和辣椒段差不多大,或推薦用廚房用剪刀剪比較容易,再用醃料抓醃,靜置10分鐘。
(2) 熱油,小火將花生米慢慢炒到金黃香酥,盛起備用,留下炒花生的油。(這樣成品的花生會更香脆,是讓宮保雞丁更好吃的關鍵之一,但要小心不要炒焦囉。)
(3) 下雞丁大火炒熟,且外觀變金黃色。
(4) 雞丁推到一旁,用剩下空間轉小火炒香辣椒、花椒、蔥白和薑蒜。(花椒要小火炒,味道較容易出來,也比較不易焦。)
(5) 所有食材炒勻,加一點點香醋增添香氣。(只取香氣,小心別加太多會很酸。)
(6) 加回花生米、加入蔥綠稍微翻炒即完成。
關於食譜:
宮保雞丁是揚名世界的中菜之一,德國總理梅克爾出訪對岸時,也曾經到四川向大廚學做宮保雞丁呢~
川菜和魯菜中都有這道菜的作法,原因可能和創始人丁寶楨的經歷有關。
丁寶楨是貴州人,在清朝為官,曾任山東巡撫,後任四川總督,因為戍疆有功且為官有建樹,死後被追封為"太子太保"。太子太保是封給朝臣的虛銜之一,常別稱為"宮保",因為此道菜的創制和這位丁宮保頗有淵源,所以被取名為宮保雞丁。
至於如何創制,就說法不一了。有文獻記載,丁寶楨幼時曾經溺水,幸好被橋邊一戶人家救起。後來他當官後想起這段恩情,特別登門拜訪,這戶人家做了這道菜招待他,他覺得十分美味便大力推廣。
也有傳說指丁寶楨一向喜愛辣椒炒豬肉或雞肉,也很喜歡吃花生,因此他要家廚燒製類似醬爆雞丁的菜餚,但是配料要有辣椒和花生。他時常用此菜宴客,頗獲好評,後來流傳開來,也被北京納為宮廷菜之一。